联系我们

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SHENSHANG HOLDING GROUP CO.,LTD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中三路1号
海王银河科技大厦
电话:+86-0755-83836466
+86-0755-83835466
传真:+86-0755-88306743
邮件:shenshangkonggu@szssct.com
新闻中心
投中观点:2011年中国IPO市场十大关键词
来源: ChinaVenture 作者: 王甲
2011年前11个月,中国企业在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的IPO融资规模大幅缩水,338家中国企业合计融资3506.02亿元,较去年全年分别下滑22.5%与43.0%,其中11月中国企业境内外IPO合计融资规模仅为167.6亿元,创下近两年新低。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基于对2011年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情况的监测,总结盘点出2011年中国企业IPO市场现状的十大关键词。
一、三高
“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开盘价”的“三高”现象成为2011年A股IPO的典型特征,这也是造成今年新股破发率高企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A股IPO的月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80.4倍,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值。1月7日,新研股份(300159.SZ)以150.82倍的发行市盈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随后雷曼光电(300162.SZ)、先锋新材(300163.SZ)等多只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也超过100倍。
A股IPO重启之后,国内资本市场随着创业板的开启逐渐恢复投资热情,追逐新股发行的资金日益增多,高发行价与高开盘价开始伴随高发行市盈率而出现。然而“三高”无法持续膨胀,一旦其开始触及投资者的风险底线,大面积破发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圈钱
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特色由来已久,今年三高现象更引发了市场对上市公司并非依据实际需要进行募资的质疑。尽管国内三大股指年内不断创出新低,但新股发行借助“三高”圈钱的实质却并未发生改变。
今年10月,中国水电(601669.SH)135亿元的年度最大IPO,其抽血效应令低迷的A股市场气氛更加敏感,在自其上市申请获批到上市前的两个半月中,沪深300指数下跌10.27%,上市当日沪深300指数更深跌2.80%。八菱科技(002592.SZ)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次申请上市,在主要经营指标未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融资规模缩减了53.7%,当初欲乘三高之势大幅圈钱的意图十分明显。
三、破发
A股的“首日破发[1]”现象在2010年初开始出现,今年达到历史高点。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11年前11个月新上市的264家企业中,有71家出现首日破发,占比达26.9%;相比之下,2010年全年上市的347家企业中仅26家出现首日破发,占比仅7.5%;2007-2009年则并无首日破发现象出现。
其中,4月上市的24家企业中有16家首日破发,单月破发率达到66.7%,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值,1月和5月51.6%、46.2%的单月破发率则分别排在2007年以来的二三位。4月28日,庞大集团(601258.SH)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格下跌23.16%,为今年最高。
四、缩水
2011年,资本市场中与新股上市相关指标都均出现缩水。2011年前11个月,共有338家中国企业在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实现IPO,占2010年总数(495家)的68.3%;境内IPO为264家,为去年全年的75.2%;境外74家,为去年全年的51.4%。
相比于上市公司数量,IPO融资规模在今年的缩水现象则更为严重。2011年前11个月,338家中国企业在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合计IPO融资3,506.02亿元,占2010年总规模(6995.63亿元)的50.1%,其中11月中国企业境内外IPO合计融资规模仅为167.6亿元,创近两年新低;境内IPO共计融资2,571.56亿元,为去年全年的55.3%;境外融资仅934.46亿元,为去年全年的39.8%。
五、搁置
对于原本计划在2011年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搁置”成为其披露IPO进展时最常用的措辞。从最初的财务审计造假导致的信任危机,到之后的协议控制等风险诱发中概股泡沫破灭;再加上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迟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种种利空因素的冲击使得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等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窗口均出现了暂时关闭。
今年下半年,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环境不佳,已提交上市申报文件的盛大文学、迅雷与凯赛生物先后宣布搁置上市计划,凡客诚品则推迟了上市申报文件的提交时间;在香港,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小南国等也在上市前夕临时搁置其IPO计划。
六、第一股
2011年,A股市场上出现多只“第一股”。3月25日上市的唐人神(002567.SZ)被称为“生猪全产业链第一股”;5月20日上市的好想你(002582.SZ)被称为“红枣第一股”;此后上市的桑乐金(300247.SZ)和姚记扑克(002605.SZ)则分别被誉为“桑拿第一股”以及“扑克第一股”。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以传统制造和服务业为主的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企业,不但扩大了投资者的的选择范围,也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今年6月,国家邮政局发布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并鼓励快递企业上市;驾校、足浴、美容美发等行业企业也开始排队进行准备。可以预见,国内资本市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一股”,与此同时,餐饮业等特定行业却仍因自身固有的缺陷,始终难以上市。
七、赴港二次上市
相比于此前大型国有企业占主流的A+H股同时上市,2011年A股上市公司又掀起一股赴港二次上市势头,并以金融和工程机械等行业居多。10月6日,中信证券(600030.SH;6030.HK)在港上市,募集资金约132.4亿港元,成为内地首只“A+H”券商股;海通证券(600837.SH)随后也公布其拟最高募资约130.1亿港元的港股IPO计划,意图成为第二只两地上市的券商股;光大银行(601818.SH)的赴港上市计划则一拖再拖。与此同时,继中联重科(000157.SZ;1157.HK)2010年底港股上市之后,徐工机械(000425.SZ)、三一重工(600031.SH)、郑煤机(601717.SH)等也先后宣布其赴港二次上市计划。
尽管由于目前包括香港在内的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普遍表现疲软,使得上述企业纷纷推迟其赴港上市计划,但预计这股赴港二次上市的势头将会延续至2012年。
八、二次过会
2011年前11个月,共有28家计划A股IPO的企业在上市申请遭证监会否决之后,提交了二次申请。除山东金创、西林科、苏州通润3家企业的二次申请被否以外,其余25家均如愿得到放行,“二次过会”率高达89.3%。相对于今年271家公司首次上会、208家过会、76.8%的过会率而言,提交二次申请预示着更高的过会机率。
相对较高的二次过会率也吸引了嗅觉灵敏的PE机构。桑乐金(300247.SZ)在首次上会失败后引入了九鼎投资;达晨创投、中科招商等机构在恒大高新(002591.SZ)首次上会失败后联手入股;雷石合安在蒙发利(002614.SZ)首次上会失败后入股。胜景山河在因财务造假而被紧急叫停新股发行、二次上会再次被否后,中科招商等五家机构更是接近16倍的市盈率入股。
九、过度包装
2011年A股IPO的三高现象与圈钱本质,使得多家拟上市企业与保荐机构不惜通过粉饰业绩的方法,获得上市批准或大幅超募。
10月28日,淑女屋发布招股书申报稿,其中称,调查显示“淑女屋”在国内品牌中的受欢迎程度位居居首,仅次于几个国外知名女装品牌,且超过国际一线品牌迪奥、LV等。在媒体和行业的一片质疑声中,其新股申请未获通过。然而,因过度包装而遭到否决的IPO申请仅在少数,更多的企业则是通过财务技巧或是隐瞒重大风险顺利过会,结果也导致众多新股发行不久即出现业绩变脸。
十、新政
今年10月底完成换届之后,新一届证监会新政频出,涵盖了从促进上市公司分红到加速推出创业板退市制度,再到严惩欺诈上市的多个方面。
11月9日,证监会表示拟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具体包括立即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开始,在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提升分红事项的透明度。不断推出的新政,都将目光聚焦于投资者权益保护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
11月18日,证监会批准创业板企业非公开发行公司债,打开了企业再融资的通道,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拟上市企业计划通过IPO一次募足资金的冲动。
11月28日,深交所发布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增加了“最近36个月内累计收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以及“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两个创业板公司退市条件,并明确表示不支持暂停上市公司借壳恢复上市,并设立退市整理板”。
为改变以往“只荐不保”、“过度包装”等现象,11月起,证监会对于保荐人的处罚力度骤然加强,并将保荐人与保荐项目紧密相连。因保荐项目科冕木业的上市后业绩下滑幅度过大,证监会采取三月内不受理民生证券相关保荐人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而因在对胜景山河的保荐中未做到充分尽职调查,证监会对其保荐机构平安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直接撤销了相关者的保荐代表人资格。